每个云南人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些“老味道”余韵悠长。“老字号”优质食品企业不仅是重要的商业载体,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着记忆里的家乡。近年来,云南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助力老字号焕发新活力,续写“不老传说”。
税惠润沃土 “滇”食成“金”
“这家的蜂蜜真的有花香味!蜂蜜居然还可以做口红和香皂……”曲靖市罗平县某蜂业工贸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1969年从养殖场起步,到逐步转型成为资产总额近千万元,年销售额近3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发展越来越好,税费负担却越来越轻,这是公司财务负责人项智圣近年来最大的感受。
“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同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提振了我们推陈出新的勇气。”据公司法定代表人庄桂莹介绍,该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近50万元,这些资金助力企业研发出更多天然纯粹的好产品,开拓了线上渠道扩大销售。谈起企业的发展未来,庄桂莹充满信心,“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税务部门的暖心帮助,让我们在疫情下仍感到十分踏实,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更多相关政策请关注云南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http://yn.taxs.vip/park/view.html?id=9197
春风化细雨 为企添动能
景谷某茶企是云南“老字号”茶企,曾荣获“中国普洱茶十大畅销品牌”“普洱市知名商标”等称号,是“团茶”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为赋能企业发展,景谷县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成立“税务管家”服务团队,针对企业涉税需求,提供精细化、定制化服务,为企业“减负添力”。
今年来当地税务部门依托“云税通”,建立远程纳税人“云课堂”,指定专人通过视频连线、直播等线上方式对纳税人进行辅导,解答政策咨询,帮助纳税人更好地掌握政策内容、享受政策红利。
“税务人员第一时间就给我们送来了定制版政策指南,开辟远程辅导服务,便于我们解决涉税问题。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该茶企的经营压力大大减轻。我们把减免的税款用到饮品创新和宣传推广上,增加了品牌和产品的曝光度。”企业负责人李明说。
“税惠春风”拂山冈,茶香古韵飘四方。在西双版纳易武古镇的某茶庄,“受疫情影响,茶庄销售额逐年下降,好在有税收优惠政策实实在在地给我们减负,自2020年以来我们减免税额6万余元。”茶庄第五代传承人车智洁表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添动力,企业缴税负担逐年下降。
更多相关政策请关注云南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http://yn.taxs.vip/park/view.html?id=9197
举措再加码 守正谋创新
创立于1925年的昭通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昭通本土名片企业,其生产的绿豆糕坚而不硬,甜而不腻,入口清爽润滑,口感极佳。
在精准落实税惠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用好政策,还要在创新服务上持续发力。当地税务部门搭建“税务+工商联+企业”链式联动响应机制,联络园区管委会覆盖式服务管理,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模式,不断研究升级智能服务水平,线上拓展涉税远程辅导,对涉税咨询“精准解答”。线下依托办税服务厅设立退税减税专岗,结合非遗产业的经营特点,专人专项精准辅导,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添力,帮助非遗守护人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在税务部门退税减税专岗的辅导下,我顺利缓缴了63.5万元税费,我将把这笔‘福利’用于研发新品,改善生产经营。”昭通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法人赵声云表示,国家的税惠红利增强了自己当好非遗文化手艺人的信心。
在云南通海,豆沫糖可谓历史悠久,在做糖人代代打磨传承下,成为当地老百姓的甜蜜记忆。而具有“老字号”称谓的通海某糕点厂生产的系列产品,更是云南豆沫糖糕点行业优秀民族品牌。
为了守好这份“甜蜜”,当地税务部门不断完善纳税服务,精简办税流程,提升办税效率,帮助企业实现“远程办、掌上办、随心办”,减轻企业的办税负担,助力企业轻装前行。“如今营商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一部手机便可以轻松办理涉税业务,申领的发票也会免费邮寄过来。”通海某糕点厂第三代传承人的许传震表示,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税惠红利帮助下,办税缴费越来越便利,豆沫糖糕点厂的销路越走越宽,接下来将守正创新,在传承好“老手艺”的同时研发更多的甜蜜好味道。
更多相关政策请关注云南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http://yn.taxs.vip/park/view.html?id=9197
本文摘自云南省税务局官网,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来源:云南园区招商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