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就业增收“组合拳”托起乡亲稳稳的幸福

2023年08月02日 13:42:28就业增收浏览量:2次

保山市制定出台了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和脱贫人口产业就业促增收12条措施——

就业增收“组合拳”托起乡亲稳稳的幸福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系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

近年来,保山市始终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的根本措施,制定出台了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和脱贫人口产业就业促增收12条措施。通过协同联动、量身定制、合理开发岗位、精准帮扶就业,推动脱贫群众“家门口”稳定就业促增收。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8915.75元,较去年同期增17%,其中,2023年二季度人均工资性收入6174.85元,较去年同期增1464.13元,增速31.08%。

聚焦“两头难” 精准服务搭“桥梁”

一直以来,就业市场“求职难”和“招工难”并行,有的人想找工作却找不着,有的用人单位想招工又招不满。

在距离保山2500多公里的福州,今年50岁的王朝满顺利找到了一份舒心的工作,每月有7000元左右的工资,企业还包吃包住。王朝满告诉记者:“村里干部到家里了解我的求职意向,向我推荐了‘掌上就业’,我就是在这里面找到现在这个工作的。”跨越2000多公里,给王朝满和福州这家企业架起桥梁的,正是我市搭建的数字化就业平台。

近年来,我市通过调动相关就业服务人员力量,全面完善脱贫劳动力就业日常跟踪监测服务机制,动态掌握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情况,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防返贫监测户劳动力是否就业及就业意向等进行登记,全面摸清底数,开展脱贫劳动力优先就业服务。建设“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保山就业大数据”“掌上就业”等数字就业信息平台,多渠道综合利用数据资源,帮助全市的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架起了桥梁。

6月末,一场以“职引未来,筑梦青春”为主题的“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直播带岗活动火出了圈,引来“30万+”的在线浏览量。

直播中,通过“身临其境、实时互动”的“沉浸式”探岗,主持人与企业代表在线同求职者互动问答,让求职者更加充分、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工作环境。一键简历投递,更是让求职过程简单高效,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对称,更好地满足供需双方需求。

2023年以来,我市立足“抓早抓实”,坚持线上线下平台双向发力,创新开展网络招聘、直播带岗,充分发挥“线上”的速度、宽度和“线下”的深度、厚度,扩宽就业渠道。全市组织现场招聘会163场、网络招聘14场、直播带岗12场,线上线下共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

“土特产”加持 就业增收有“钱”景

除了外出务工,在保山,还有很多人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半年前,潞江镇村民彭先雪想在家附近找一份月收入3000来元、有养老保险的工作。通过村里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努力,彭先雪很快在保山高晟庄园咖啡有限公司入了职,工作岗位是咖啡豆挑选工,年龄要求60岁以下,每月工资3000到5000元左右,每天上班8个小时,每月休息4天,还有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5种保险。最让她满意的是工作地点距家只有2公里。

在潞江镇,和彭先雪一样从事与咖啡产业相关工作的人还有很多。从小就生活在新寨村的赵华英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咖啡小院,除了能让客人品尝到新寨村特色手冲咖啡外,她还将咖啡融入菜品里,用咖啡炖土鸡、咖啡花炖蛋和咖啡芽酥饼等特色菜品招待五湖四海的游客。“如今,咖啡小院能够为我们家一年提供七八万元的收入。”赵华英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引进和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面落实“六个一批”增收措施,通过乡村振兴部门、人社部门、就业企业和劳务中介等多方面协调联系,及时解决脱贫劳动力收入不稳、岗位不稳等困难问题,努力将省外务工脱贫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稳在岗位”,对于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实现了100%产业帮扶。2944个新兴经营主体参与帮助脱贫户,228个企业与661个合作社共同工作,帮助81164户脱贫户实现就业增收,今年上半年,脱贫人口的人均生产经营性纯收入达2044.88元。

最近,新寨村还推出了一项新的咖啡业务——认养咖啡树。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算了一笔账:原来每亩咖啡地种植300株咖啡树,年收入4000元左右,而外地家庭认养一株咖啡树的价格为300元,一亩咖啡地的收入能达到9万元。目前,累计认养咖啡树已达2000多棵,有了“土特产”的加持,咖农增收作用已十分明显。

搭上“直通车” 释放民企大潜力

7月初,在云南通威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招聘会上,来自5县(市、区)的脱贫户及监测户劳动力158人前来应聘求职,最终有109人被录用。

“家里孩子小,省外务工去不了,今年一直在家里闲着。上个月从村里获得招聘信息,没想到,今天就坐上乡村振兴部门的专车来到这里参加应聘。”家住隆阳区西邑乡下坝村的王贵元填好应聘登记表后排在人群中等待面试。他期待这次能应聘上,实现家门口稳岗就业。

今年28岁的张国文家住西邑乡小羊邑村,此前为了养家,他一直奔走在德宏州和临沧市边境一带打零工。“不仅辛苦,工作还很不稳定,去年一年几乎没找到活干。”张国文说,“我看中的是破碎工,听说这个工种以后转正后还能领计件工资,我不怕苦,只要凭着自己的劳动能苦得到钱就好。”

主动对接企业进行定向输送劳动力成为我市促进脱贫人口高质量就业的主要做法之一。近年来,我市持续用力,聚焦拓宽务工渠道,采取“雨露计划+比亚迪”“定向+企业”等“1+N”劳务协作模式,安排了500万元的衔接资金支持“雨露计划+比亚迪”就业,目前共送出4批46人到深圳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后实现就业。主动对接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争取510个就业岗位,每月薪资4000元至6000元。采取“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和基地“实训”,并开展“技能致富、人人持证”行动,为1.88万人次脱贫劳动力提供了培训,其中包括0.28万人次的技能培训,培养出1767位脱贫村(社区)的致富领头人。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就业优先”不仅是宏观政策的鲜明导向,更是乡亲们对稳稳的幸福拥有充分底气。

截至目前,全市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7.24万人,其中,省外5.43万人,占比31.35%;就业帮扶车间37个,吸纳脱贫劳动力389人。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脱贫劳动力通过开发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9456人就业,其中安置脱贫劳动力9259个,累计拨付补贴2.3亿元,其中2023年拨付1207.2万元。

 

更多招商动态请关注:云南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http://yn.taxs.vip/park/view.html?id=10180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展开